返回第131章 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43(2 / 2)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首页

东方朔因为在政治上没有得到重视,就写了一篇散文赋《答客难》,说生在汉武帝大统一的时代,虽有才能也无处施展,因此“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实际是发泄了他的牢骚。这篇散文赋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对后人发生了影响。

此外,他的《非有先生论》,假托有一个非有先生,在吴国作官,三年“默然无言”,吴王问他,他乘机用一些在昏暗朝廷中谏诤遇祸的历史故事,启发吴王,促使他在政治上作了一些改革。

篇中几个“谈何容易”,意味深长地引出作者的感概万端,是传神之笔。这是一篇较好的散文。

东方朔一方面在政治上有他的一些正义感和牢骚,一方面却是玩世不恭的“滑稽之雄”。因此,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多,都是集中地表现了他的“滑稽”的一方面。

《汉书:东方朔传》说“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着之朔”这就是说东方朔在汉朝曾经成为民间传说中一个箭垛式的人物。

汉武帝时代的一群作家凋谢后,数十年间比较重要的作家有王褒。字子渊,蜀郡资中(今四川资阳县北)人。宣帝欲提倡歌诗音律,王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宣帝召见,叫他作《圣主得贤臣颂》。

《圣主得贤臣颂》是王褒散文的代表作,和他的另一篇散文《四子讲德论》都是歌颂当时朝廷的作品,而文采都很富丽。

《圣主得贤臣颂》尤讲求字句锤炼,如其中用良御御骏马,来比喻圣主得贤臣:“纵驰骋骛,忽如景靡。过都越国,蹶如历块。追奔电,逐遗风,周流八极,万里壹息。何其辽哉!人马相得也。”

音节急促而又形象生动,令人好像闻到和见到马蹄的迅疾。

《洞箫赋》也是他有名的作品,前面写“箫干之所生”,写出了竹林中的景物;后面写箫声的动人,用力描绘,作了许多夸张。这是一篇很早的描写音乐的赋,对后来有影响。

王褒的《僮约》是用当时口语写的,一篇赋体的游戏文字,它写当时地主家内,奴隶的具体劳动生活,很详细,文笔生动简洁,但作者是以嘲弄的态度,来写劳动人民的,所以它的思想内容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