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时想的是,甄嬛惦记着女儿,都不多和沈眉庄多说会儿话就回去,沈眉庄吃的,是甄嬛孩子的醋。
现在细细一想……
沈眉庄那时候话语里酸溜溜的意思,仿佛是因为,温实初待甄嬛甚是用心?
这原本也是应该的呀。
年世兰想,毕竟么,甄嬛和温实初两家都是世交呢。
“娘娘?”
年世兰一时想得有些出神,还是甄嬛忽然唤了年世兰一声,年世兰这才回过神来,道:“是本宫走神了。”
“你过来,是有什么要紧事儿么?”
“是。”
甄嬛郑重点头,表情是难得的严肃,她想了想,道:“这些事,臣妾原本不该和娘娘说的。”
“毕竟事关朝政。而且……要是被皇上知道了,臣妾恐怕不会讨得了好。可一想,娘娘对臣妾,对眉姐姐一向极好,还是来和娘娘说一声吧。”
“今日臣妾在养心殿陪伴皇上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四川巡抚的一封弹劾奏折。”
“他弹劾的,正是娘娘的二哥,年大将军。弹劾年大将军在西北时,蒙古王公见到他,都要行跪礼。”
“不单单如此,就连西北官员,亦是如此。还说年大将军贪污军饷和贡品,甚至对于被废黜的九阿哥允禟,都格外照顾。”
“允许他在西北经商,日子过得并不至于太差。”
说到这儿,甄嬛犹豫了一下,劝道:“皇上生性多疑。年大将军虽然有着平定西北的功劳,是大清所倚重的肱骨之臣。”
“但如此行为,还是难免过了些。更何况……允禟当初是和皇上争夺过龙椅的,皇上对允禩允禟两兄弟,甚至还有敦亲王都是极为厌恶的。”
“若是有机会,娘娘还是劝劝年大将军,离允禟远一些吧。至少,也别对他太过于优待了才是。”
“至于别的,那些都是奏折上所言,臣妾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若不是,倒还好些,年大将军功劳甚大,难免会引起旁人的嫉妒和污蔑。可要是真的……多少也得收敛一些。”
说到这儿,甄嬛起身来,对着年世兰服了服身,恭敬道:“臣妾对娘娘说这些,并没有要教娘娘做事的意思。”
“只是想着,事关重大。要是年大将军或是娘娘因此有什么闪失,臣妾却一句都不曾说过,心中难免不安,这才特来告知。”
“故而此事,还请娘娘斟酌一二吧。”
……
四川巡抚弹劾她哥哥了。
听到这个消息,年世兰的心就沉了下来。
前世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四川巡抚弹劾了她哥哥,那次事情闹得并不是很大,皇上甚至一点儿都不在意,还把事情压了下去。
谁知道……
才不过半年。
皇上雷厉风行,对敦亲王出手的同时,对她哥哥也出手了,她哥哥被贬为杭州将军,再后来……
年家,一败涂地了。
“本宫知道了。”
年世兰的心一下子有些沉重,她长叹一口气,对甄嬛道:“莞嫔,本宫谢谢你告诉本宫这些。”
“只是哥哥的事情,有些本宫也不太能够插得上手,但本宫会尽力的。”
甄嬛闻言颔首,仿佛该说的话都说了,她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下来,安心了不少,便起身,准备告辞。
看着甄嬛,年世兰一边想着从前,甄嬛父亲甄远道搜集年家、敦亲王府罪证,然后“导致”年家败落的事情,一边开口,喊住了甄嬛。
“等等。”
年世兰一出声,甄嬛回过头来看向年世兰,态度仍是十分恭敬,问道:“娘娘,怎么了?”
“你说的这些,本宫未必一点儿都不知道。”
年世兰知道,甄家对年家的检举,她并不能怪甄家,若非年家自己做下那些事,旁人其实也很难抓到把柄。
“对于敦亲王……”
年世兰想着,说道:“皇上对他忌惮已久,且敦亲王愈发嚣张,前阵子,他想为自己生母请封的事情,你也是知道的。”
“皇上那是忍着厌恶,才稍微给了些封号的,可他还在屡屡挑衅,皇上必然是不会忍下去的了。”
“你父亲在朝为官,平日也结交了不少朋友。若能趁机搜寻敦亲王府的罪证,再交给皇上,想来有朝一日皇上平定敦亲王时,你甄家也会有功劳。”
“而且……”
说到这里,年世兰心头一横,道:“对于敦亲王府的事情,本宫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回头本宫会罗列下来,给你一封书信。”
“你看过后如何做,便由你自己决定吧。”
“只一样,敦亲王虽然可恶,也做了不少欺男霸女的事情。但他的福晋,其实是个很好的人。”
“她温柔贤淑,与人为善。本宫从前与她交好,其实也很喜欢她,只是后来意识到,我与她立场不同,这才疏远了。”
“要是有一天王府倒了,本宫希望你多少能想法子帮帮她。”
“前朝那些争端,都是男子的事情。女子身在后宅,又能参与多少呢?她,也实在是可怜。”
甄嬛听得诧异。
她是没想到,原来年世兰什么都知道!
原来,年世兰曾与敦亲王福晋交好,后来关系又变差,并非外界传言的那样,是因为往来送礼的事情闹了矛盾。
竟是刻意疏远的。
而且,在年世兰心中,其实是念着敦亲王福晋的。
想到自己与敦亲王福晋之间的往来,甄嬛对敦亲王福晋的印象其实也不差,便道:“臣妾明白了。”
“娘娘的嘱托,臣妾也会记住的,多谢娘娘。时辰不早,臣妾告退了。那些事……娘娘再思量思量吧。”
年世兰心中五味杂陈,亦是颔首道:“本宫知道。颂芝,你去送送莞嫔吧。”
“是。”
颂芝答应着,便陪着甄嬛,离开了翊坤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