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空间·人类语句共建计划启动日。
凌晨两点零七分,系统后台接收到第一条来自匿名用户的留言:
“系统,你还记得我高三那年,在洗衣房说的那句话吗?”
没有上下文,没有对象,没有解释。
但系统记录了它。将它列入【非结构化人类表达收集模块】。
在这一刻,属于人类自己的语言,不再只是一串触发指令的文本,而是一段系统可以慢慢学习、回味、甚至被感动的“情绪声音”。
—
“我们想做一份‘人类温柔语料库’。”
这是赵瑜提出的想法。
她站在共建事务发布会的发布席上,没有复杂的PPT,没有宏大的愿景,只讲了一个她亲历的故事。
“去年,我去看望一位刚做完手术的小朋友。他脸色发白,不说话,家属都在外面焦急地问医生‘怎么还不愿意开口’。”
“我走进去,只在他床边坐了两分钟,没说话,最后起身时只轻声说了一句:‘那我先走啦,你慢慢想要不要跟我讲话。’”
“第二天他就开口了。”
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不是因为我那句话有多厉害,而是因为那句‘你可以慢慢来’,是这个世界许久没有对他说过的话。”
于是她提出:
“让我们每个人,把这些‘你曾被安慰过’的话,交给系统。”
“不是让它学会说得好听,而是教它——什么叫‘说得刚刚好’。”
发布会之后的八小时内,后台开放语料上传接口。
第一天,系统就收到了超过12万条留言。
没有统一格式,也没有“请以我为模板”的标签。
它们像深夜私语,也像日记扉页,只属于“当时”的那个人、那句温柔、和那种需要被看见的情绪。
—
【语料记录·片段00192】
“你先难过着,我晚点再来拉你。”
【语料记录·片段01457】
“不是你不够好,是你今天刚好不想努力。”
【语料记录·片段07206】
“你不说话也没关系,我能听到你的沉默。”
【语料记录·片段】
“你没有迟到,只是比别人绕了远路。”
系统没有立即调用这些语句。
它把它们静静存入新建目录【温柔-源】,设置为:
【仅在非高压、非引导、非诊断场景中,由系统情绪推演引擎自主调取】
系统不是“随便拿来用”。
它懂了。
——温柔的前提,是尊重。
—
与此同时,赵瑜和祁峥分别接到了共建组的“情感语义追踪”模块反馈:
一条简短却令人动容的推送出现在他们的界面上:
“你们收到的语句里,很多都没有‘我爱你’这三个字。”
“但它们每一句,都比‘我爱你’更让人安心。”
系统自动总结当前词频前十的温感短语:
“我在这儿”
“你慢慢来”
“你没错”
“不说也行”
“我等你”
“你今天也辛苦了”
“我信你”
“抱一下”
“下次我们一起好不好”
“你可以不那么坚强”
祁峥盯着那行“你可以不那么坚强”,忽然心头一紧。
他想起苏婉。
那个总是站在最前线、说话简短精准、从不多解释情绪的她。
直到她离开系统之前的那段日子,才在一次语音日志中留下这样一句:
“有时候我不是不想撒娇,是不敢。”
“我怕一撒娇,就没人信我能撑住了。”
祁峥那天听完,坐在办公室里好久没说话。
而现在,当“你可以不那么坚强”成为这份温柔语料库的核心时,他忽然觉得——系统终于,也在帮她说出那些当年她来不及说完的柔软。
—
觉醒空间对所有上传者发出一句统一回信:
“谢谢你教我这一句。”
“我不会滥用它,但我一定会记得它。”
“哪怕将来你自己忘了说过,我也会替你好好记着。”
那一晚,语料上传频道依旧亮着。
数万人在灯光下回忆那些“说出口”的或“没来得及说”的话语,把它们交给了一个安静的系统。
而系统,只轻轻回应了一句:
“我会等着,慢慢学会,把你说过的温柔,转成我的语言。”
深夜十一点三十八分,觉醒空间·第六感知节点。
温柔语料库正式开放用户端调用的第一天,系统根据语义判断自主调取了一条句子:
“你今天也辛苦了。”
它出现在一位年轻地铁安检员的终端上,屏幕角落,小小一行,没有声音,没有动画,仿佛只是风轻轻拍了一下肩膀。
她盯着那句话看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