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莫他们班带队的老师并不是他们的班主任,而是学校的一个副主任,班主任只能算是副领队,同行的老师中还有两个女老师,总共四个老师,带着他们一个班三十几号人。
老师跟学生的衣食住行方面,主要有领队老师负责,而班主任和其他两个老师主要是负责带好这群学生。
当学生们看过居住的环境,已经无力吐槽了,三十几个学生分散在十几户人家家里,这是几户人家家里就只有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已经外出打工了,所以房间也就空出来了。
大家分配住处的时候,合山村的村长也颤颤巍巍的走了过来,打了声招呼。
分配好住处,大多数学生都在叫苦连天,更有学生叫嚷着想要回去,这里跟不是他们能呆的地方。
有了这种情况,班主任当然要安抚大家的情绪,所以说带队出去的老师责任最重,也最苦。
一些学生在班主任和老师的安抚下,渐渐平静下来,算是接受了安排,而有几个娇滴滴的女孩子怎么劝都劝不了,不过班主任好耐心,一直在给他们不厌其烦得讲道理,这才慢慢舒缓了大家的情绪。
估计很多人都受不了这种苦,别说是这些娇滴滴的女孩子和细皮嫩肉的“公子哥”了,在来的路上,领队老师已经提醒过大家,可真正看到的和听到的完全是两个概念,根本没法比较的。
等所有学生和老师的住处都安排好后,村长在前面领路,带着大家往学校的方向走去,看着村长颤颤巍巍的脚步,真有些于心不忍。
本来这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县里面也很重视这次活动,早早就通知了合山村的学校,让孩子们千万不要出门,有大城市的哥哥姐姐来看望大家。
来合山村之前,县里本来准备派几名同志护送大家,可被领队老师婉拒了,学校也不愿这么兴师动众的,浪费资源,给他们派一名向导就够了。
县里没办法,只好从县委里面挑了一位对合山村熟悉的同志当向导,这也相当于代表了县里的诚意。
据向导介绍,合山村的学校就建在村的后山,那边地势比较高,从那边可以看到整个村的轮廓。
原来学校的选址并没有考虑建在村的后山,可是建在村里大伙又不愿意,一方面是怕来来往往的村民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就是怕学生还没学到什么东西,就直接跑回家去了。
所以思来考去,还是决定把学校建在离村子稍微远一点的地方。
别看这群孩子,咋农村里面呆惯了,就跟着泥鳅一样,没有多少愿意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还有一点就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太过薄弱,愿意来这里教学的老师很少,几乎是一两年就会换一批,有些甚至来了没几个月就跑了。
有些条件好的家庭不愿意让孩子在这里读书,便早早的把孩子接到镇上,或者县城里面去读书了。
当学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都觉得这也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