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偏头看向陆虎:“兵部那边,新兵的练法,可以试试监察司卫队的路子。不光是练傻力气,脑子也得跟上,还得懂怎么配合作战。”
“行。”陆虎没二话,“监察司那帮小子,练兵确实有两下子。”
姜无尘又补了一句:“京郊抄出来的那批东西,我已经让人分批悄悄运出来了。好点的甲胄兵器,先紧着禁军换装。剩下的,送去北边。”
陆虎脸上露出一抹热切:“那批前朝的老物件,是真家伙!工部的人看了图纸,都说里头有些门道,咱们现在的工匠都琢磨不透。”
“让他们慢慢弄。”姜无尘语气没什么起伏,“能仿出来最好,仿不出来,把现有的东西用熟练了,也能多撑一阵子。”
他心里清楚,系统解析出的那些前朝技术,什么破甲弩、叠层锻甲,才是真正能提升战力的杀手锏,只是现在还不是拿出来的时候。
几天后,御书房。
赵承昭坐在龙椅上,身板挺得笔直,听着姜无尘和陆虎的回话。
“北境的匈奴,最近没搞什么大动作,但小股人马骚扰一直没断过。”陆虎在桌案上摊开一张边境布防图,“臣看,眼下最要紧的,是把关隘修牢实了,多派些人手。还得让边军吃饱穿暖,不能让他们泄了气。”
姜无尘接话:“陆尚书说得对。边防是国之根本,半点马虎不得。”
他手指在地图上点了几个位置:“这几处要塞,地势是好,可都旧了。我已经拟了修缮加固的章程,也调了些缴获的守城器械图纸,让工部和兵仗局尽快弄出实物来。”
他转向赵承昭:“陛下,对付匈奴,光靠打或者光靠哄,都不是长久的事。臣觉得,得一边打,一边拉。”
“太傅细说。”赵承昭听得很认真。
“把军队练强了,把边关守住了,让他们知道大梁不是好啃的骨头,这是‘威’。”姜无尘手指顺着边境线划过,“同时,把边境互市搞起来,定好规矩做买卖。羊毛务就是个好例子。让匈奴那些想安生过日子、做买卖的部族尝到甜头,让他们离不开咱们大梁的盐、茶、布匹,也让他们明白跟大梁交好有啥实在好处,这是‘恩’。”
“这么一来,就能把匈奴内部分化开,拉拢一批,打压一批。让他们自己先斗起来,就没心思南下了。”
陆虎听得连连点头:“姜大人这法子好!软的硬的一起上,这才管用!”
赵承昭想了会儿:“就按太傅说的办。陆尚书,北境军务,还得辛苦你亲自跑一趟,督促边防,整顿军纪。”
“臣,遵旨!”陆虎抱拳,声音里透着老将的决断。
北境,风跟刀子似的。
一座新加固的关隘城墙上,陆虎裹着厚实的羊毛毡斗篷,望着远处灰蒙蒙的草原。
城垛口,巡逻的士兵穿着新发的羊毛内衬军服,脸上冻疮少了,看着也精神多了。
“尚书大人,这羊毛做的衣裳,是真顶事!”一个老兵搓着手,咧嘴笑,“以前冬天站岗,冻得跟孙子似的,现在能多扛好一阵!”
陆虎拍拍他的肩膀:“朝廷没忘了你们。好好守着关,别让匈奴那些杂碎溜进来一步!”
“尚书大人放心!”
关隘外不远的互市,比往年看着热闹多了。
一车车的羊毛运进关,换走牧民眼巴巴盼着的盐巴、茶叶、铁锅、布匹。几个裹着皮袄的匈奴商人,正跟大梁这边的商贩比比划划地讲价,话虽然说不通,生意倒也做得火热。
人群不起眼的角落里,顾一剑穿着件普通的皮袍,像块石头似的杵在那儿,悄无声息地看着这一切。他身后,几个监察司的探子散在各处,竖着耳朵收集消息,也盯着那些偷偷摸摸搞走私的贩子。
【系统:边境贸易额持续增长,匈奴内部主和/贸易派影响力小幅提升。】
【系统:匈奴主战派部落活动频率降低,但有小股骑兵在边境线附近游弋,意图不明。】
顾一剑接过手下递来的纸条,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动。他走到僻静处,低声吩咐:“盯死那几支乱晃的骑兵,查清楚是哪部分的,想干什么。另外,往那几个主战部落里头,再多塞几个人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