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四年的窦宪,膨胀得像个吹爆的猪尿泡。他在大将军府私设兵器库,让弟弟窦笃掌管北军五校,甚至和郭璜、邓叠公开讨论 "行伊霍之事"—— 也就是废皇帝。刘肇收到密报时,正在读《韩非子?孤愤》,读到 "主失势而臣得国" 处,笔尖狠狠戳破竹简。
他召见清河王刘庆,取出先帝遗留的《汉书?霍光传》,指着 "废昌邑王" 章节说:"当年霍光废帝,需集齐三公尚书令,如今窦宪有吗?" 刘庆会意,连夜联络宗室诸侯,而刘肇则把目光投向中常侍郑众 —— 这个在窦府当差的宦官,其实是他安插的 "职场 007"。
庚申日的北宫,刘肇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 "反杀剧本":
调虎离山:以 "商议北匈奴归附" 为由,召窦宪单人入宫,却让羽林卫在宫外拦下他的卫队;
突然收网:郑众带着预先埋伏的小黄门,当场逮捕郭璜、邓叠,从他们身上搜出 "废帝诏书草稿";
舆论绝杀:公开窦宪十二大罪状,重点提 "卖官鬻爵得钱三千万克扣军饷导致边军冻死千余人 ",连支持窦氏的大臣都哑了火。
当窦宪跪在殿下,颤抖着交出大将军印绶时,刘肇终于说出藏了四年的话:"卿常言 " 燕然勒石 ",可知道那些被你谎报的首级,都是匈奴老弱?可知道你卖官的钱,让多少寒门学子投河?" 少年皇帝的声音不大,却像冰锥刺进窦宪的脊梁骨。
亲政后的第一道诏书,刘肇就干了件漂亮事 —— 重启西域都护府,任命班超为都护,封定远侯。他在诏书中写:"西域三十六国,朕托付于卿,生杀予夺,皆由卿断",相当于给了班超一张 "西域尚方宝剑"。
班超果然没让他失望,永元六年,带着西域联军攻破焉耆,斩首五千,西域自此 "大漠无王庭"。刘肇看着班超送来的汗血宝马和琉璃器,对尚书令说:"当年窦宪用三万大军换一块石头,班卿用三十年换整个西域,这才是真正的 " 投资回报率 "。"
窦氏倒台后,刘肇立刻重申盐铁开禁,还加了条 "紧箍咒":"敢借盐铁之名盘剥百姓者,刺史可先斩后奏"。他亲自参与制定《盐铁税则》,规定盐商只需缴纳 10% 的税,严禁官吏层层加码。洛阳的盐商们感激涕零,集体捐钱修缮洛阳城墙,还在城门上刻了幅对联:"窦氏盐贵如金,和帝盐甜如蜜"。
他还干了件深得民心的事 —— 把窦宪私占的上林苑荒地分给贫民。陈留的老农李老汉分到两亩沃土,发现地契上盖着皇帝玉玺,还附了一行小字:"原窦氏占田,今还于民,耕牛种子,官库自取"。老汉对着洛阳方向磕头时,发现同村百户都拿到了同样的地契,知道这次是动真格的。
书肆老板王利发现,亲政后的刘肇特别爱买《史记?货殖列传》,每次都让小太监买二十本,分给各郡太守。他偷偷在扉页盖了个 "御览之宝" 印,结果这本书成了东汉商人的 "创业圣经",西域商队来进货时,点名要这种带印的版本,说 "拿着皇帝读过的书,通关文牒都好用"。
于阗商人阿巴斯的商队,现在能畅通无阻地进入玉门关,因为他们的货物清单上盖着 "西域都护府" 的大印。他的账本上写着:"永元四年,关税从 10% 降到 5%,班都护还派骑兵护送,今年赚的钱,能在长安买三个邸店。" 最让他惊讶的是,汉和帝居然知道他的名字,在召见时问:"于阗的葡萄,在洛阳卖得可好?"
宫女小翠在绢帕上绣下见闻:"皇帝亲政后,每天卯初就起床,比打更的还早。有次看见他在地图上画西域,对郑常侍说 " 班超在西,朕在东,咱们给百姓织一张安全网 "。他的龙袍补丁摞补丁,却给西域使者准备最好的丝绸。"
刘肇的前半生,是一部浓缩的权力教科书:
隐忍术:四年间熟读《韩非子》《霍光传》,在窦氏的监视下装成贪玩孩童,却暗中建立情报网;
破局点:抓住窦宪的 "业绩造假" 和 "卖官鬻爵",用民生牌和宗室牌瓦解其支持率;
治国术:亲政后重用班超搞 "西域轻资产运营",延续先帝的盐铁开禁,将东汉带入 "永元之隆"。
当他在永元十四年巡视洛阳太学时,看着儒生们争论《白虎通义》,突然想起十岁那年在东宫背《论语》的自己。那个被珠帘隔开的少年,终于长成了能独自面对朝堂的皇帝。他知道,窦氏专权只是开始,未来还有邓氏、梁氏等外戚虎视眈眈,但至少,他用行动证明:哪怕是最年幼的傀儡,只要守住民心,终能逆袭成真正的掌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