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距今4000多年前),我国出现了黄帝、炎帝和之后的尧、舜、禹,他们处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原始社会末期。
炎、黄之后,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先后出现了几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就是尧、舜、禹。尧起初居住在今山西汾水流域,舜原先住在今河南的北部和中部,禹最早住在河套一带,后来迁到今河南西部。
当时,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在各氏族或部落的首领中民主推选。大首领有巡察各处、处罚犯罪头人、祭祀天地、发动攻击敌人的战争等权力。尧、舜、禹都是这样推选出来的部落联盟大首领。
毛泽东在《七律·送瘟神》这首词里写道:“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大意是:新中国六亿多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古代的尧、舜一样,成为创造新社会的“圣人”。
这说明,尧、舜、禹时代是我国古代极为辉煌的时代,民间称为“圣贤”时代,中华文明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尧的时候,社会管理得井井有条,农业、手工业、法律、音乐、教育等,都有固定的专人管理,管理者都是某一行的专家。
管理农业的后稷“播时百谷”,教给人民耕作方法,“民皆法则之,天下得其利”。人们尊称他为“农神”。
尧的乐官叫夔,是个只有一只脚的怪人,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他仿效山川溪谷的声音,创作了一支乐曲,名叫《大章》,人们听了这支乐曲,都变得心平气和了,从而减少了许多无谓的争端。
尧、舜时期,绘画也发展得很好,传说舜的妹妹綶手,是一位杰出的女画家,她用灵巧的双手涂泥绘制动物画,还会刻绘大型的壁画。
由于尧、舜、禹的个人品德好,不享有特权,他们领导氏族部落的时期,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私有财产,是原始社会最安宁、太平的时期。
传说:“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舜的时候,连天上的神鸟凤凰都飞来朝见他。舜命令乐师延和质分别制出《六莹》、《九韶》等多弦演奏的复杂乐曲,因是使用箫、笙等细乐配奏演出的,又称《箫韶》,有成语说:“《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舜还以五常教化百姓,五常即:“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
大量考古出土的文物和历代着作都证明了,我国社会发展到尧、舜、禹时期,社会文明确实有了相当的进步,无论农、工、商等社会生产,还是音乐、美术等艺术,都达到了一定水平;社会稳定,生活安康。
尧、舜、禹的品德受到民众如此美好的赞颂,他们有哪些美德呢?
尧的主要美德是俭朴、爱民。他虽贵为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却住在用茅草盖成的屋子里,喝的是野菜汤,吃的是粗米饭,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冬天加一件兽皮挡风寒,使用的器皿是土碗、土钵子。
众人被感动地说:“恐怕连小小的门吏的生活,过得都比尧要好得多。”
尧对老百姓却十分关心,古传,当他的部落里有人受到饥饿时,他就说:“这是我使他受饥挨饿的”。当他部落里有人受寒时,他说:“这是我使他受寒的”。当部落里有人犯罪受罚时,他说:“这是我教育不到的缘故”。
因此,尧受到人们极大的敬重,被后人称为“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