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秦田一家(1 / 2)以捕快之名首页

出了清源县城,走了大概十几里,就看到一个村落。

“李舍村?”张希安疑惑道。

“嗯,就是李舍村。”黄雪梅的声音有些低沉,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我舅舅就坐在村东头,靠着河边。”她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以前没粮的时候,大家都过得很苦,只能下河去摸螺丝吃。但我舅舅从来不会亏待我,他总是会偷偷地塞给我一个米饼,还叮嘱我不要告诉爹娘。”

黄雪梅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舅舅深深的感激之情,然而说着说着,她的眼眶渐渐湿润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

张希安看着黄雪梅哭泣,心中有些无奈。他实在不擅长哄女孩子开心,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没过多久,他们就到达了黄雪梅舅舅家。张希安看到房屋完好无损,并没有被压塌,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黄雪梅见状,也连忙跳下牛车,快步走到门前,抬手敲门并喊道:“舅舅?舅舅?”

“雪梅?!”门内传来一阵惊讶的呼喊声。

不一会儿,只听“吱呀”一声,门缓缓地打开了。一个略显佝偻的男子出现在门口,他的皮肤呈现出一种赤黑色,显然是长期在太阳下劳作被晒成这样的。张希安见状,急忙下车,走上前去,向黄雪梅的舅舅行了个礼。

“使不得,使不得,官老爷,使不得。”黄雪梅舅舅连忙让开。“我这把老骨头,哪里受得起官老爷的礼,您快请进,快请进。”

张希安无奈,他着急出门,没来得及换衣服。怕是吓着黄雪梅舅舅了。

“这位官爷,您请坐。”

张希安的皂靴刚跨过门槛,屋内老妇人便慌忙将晒蔫的南瓜子扫到墙角。屋内飘着隔夜的霉味,墙缝里嵌着半块发黑的灶糖,那是去年腊月里留下的。黄雪梅舅舅佝偻着背,用豁口的粗瓷碗舀出浑浊的井水,碗底沉淀的泥沙在阳光下泛着土色。

"大人此来,不知有何贵干?"老人喉结滚动着,枯枝般的手指死死攥住桌沿。案几上供着褪色的土地爷,香炉里插着三根鼠尾草——那是前年春耕时从田埂上薅的。

张希安倒没有说话,他瞥见窗台上晒着的野蕨菜,突然想起之前家里好似也曾晒过。味道很不好。

“牛车上有两斗米,还有几斤羊肉,都是雪梅送你们的。”张希安没有说太多。起身就准备去搬。黄雪梅舅舅见状,急忙起身拦住,“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只是这无功不受禄,我们都是些土里刨食的乡下人。。。。”黄雪梅舅舅欲言又止,但是言语间多少带有警惕。

“舅舅,张大哥是好人,你们不用怕。”黄雪梅连忙打圆场。

边上的老妇人听到“肉”这个字后,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一般!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那辆牛车上的东西,似乎能透过麻袋看到里面的肉。

与此同时,老妇人怀里的干粮袋开始簌簌作响,里面装着的掺着砂砾的稗米饼纷纷掉落出来。这些稗米饼看起来十分粗糙,显然是用最廉价的材料制成的,与那香喷喷的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屋外传来一阵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只见十几个面黄肌瘦的农人挤在篱笆外,他们的身体都显得十分瘦弱,脸上透露出营养不良的神色。这些农人一个劲儿地盯着牛车上的米肉,就像一群饥饿的麻雀,眼巴巴地等着捡拾地上的残渣。

张希安见状,开口说道:“一起去搬吧,外头人多眼杂,免得遭人惦记。”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

说完,张希安站起身来,朝着牛车走去。黄雪梅的舅舅见状,连忙紧随其后,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两人合力将两斗米和六斤羊肉搬进了屋内。

外头的那群农人看到张希安身上穿着的官服,顿时吓得一哄而散。他们显然对官员有着本能的敬畏,不敢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黄雪梅的舅舅感激涕零,连连躬身行礼,“小老儿秦田,多谢大人的恩赐。”

张希安听了,连忙扶起秦田,说道:“不必如此,我家现在是雪梅管家,我都要听她的,要谢就谢她吧。”他的语气十分温和,在外人面前给足了黄雪梅面子。

张希安疑惑地问道:“刚刚外头那些人是?”

秦田叹了口气,解释道:“他们都是同村的,今年收成不好,交了税之后,家里基本上只能一天吃一顿饭。现在又赶上雪灾,这个冬天恐怕会很难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