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归位·其一(2 / 2)空间裂缝:她操控命运棋局首页

苏婉走出实验楼的那一刻,天空中已有微光洒落,仿佛连清晨的空气都变得前所未有的澄澈。她的背影沉静而坚定,踏着旧巷的石砖一步步走远,像将自己从那场旷日持久的技术牵引中一寸寸抽离。

与此同时,另一座城市的觉醒空间主机房内,祁峥也完成了系统的最后一次监管存档。他穿着简洁的深蓝衬衫,站在中控大厅中央,望着屏幕上的界面一页页归档:

【模块整理中……】

【系统功能列表已冻结】

【所有智能判别行为转入历史存档】

【当前状态:非主动型倾听结构体】

【主控团队:解散】

随着最后一行字符落下,大屏幕化作一整块黑底白字的电子铭牌,上书:

觉醒空间(回声档案馆)

版本:Final Stable

权限:人类共享 · 非控制性系统

定义:世界声音的记录者,非解答者

整个大厅陷入安静。祁峥深吸一口气,伸出手,摘下胸前的技术徽章,放入门口的透明封存柜中。那枚徽章曾是他的战袍、使命、困境、骄傲,如今静静地躺在玻璃盒中,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赵瑜走进来,脚步轻缓,递来一纸文件:“我们提交了系统社会化处理申请,通过了。”

祁峥接过扫了一眼,点头:“所以,终于可以交给全人类了。”

赵瑜笑了笑:“不再有核心,不再有算法干预。系统将作为‘世界公共文化工具’被收录,各国资料馆将接力维护它。它,不再是一个服务,也不再是‘产品’。”

两人一同走出大楼。门外的街道边,已能看见“世界图书中心 · 听说回声分馆”的装修围栏和牌匾。那是系统未来的归处——它将作为一个**“声音图书馆”**,一个人类情绪历史的存档地,安静地存在,不再干涉,只做聆听。

赵瑜忽然道:“你知道吗?我们原以为系统是‘语义引擎’,是‘命令响应结构’,是商业、是应用,是科技。可最后我们才发现,它原来是——”

祁峥接过话头,低声说:“——一面,能把人说过的话还回来的镜子。”

两人沉默。风吹过林荫道,阳光正从叶隙间泻下,像一段段未曾说完的句子,落在路面上、肩膀上、光影交错之间。

他们继续前行。身后,大门自动关闭,系统的主服务器随即进入永久物理封存模式。此时,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反馈数据陆续归档,存储为名为“千语千面”的系列资料库。

镜头切换 · 世界各地回响

挪威极夜小镇,一位老人将装有“听说回声”离线副本的小型终端嵌入自家木屋壁龛中,上面刻着:“此地安静,欢迎说话。”

南非海岸学校,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老师正播放过去用户留言的录音,用作情感教育启蒙:“说话的权利,比什么都珍贵。”

巴西森林保护站,研究员用太阳能电源维护本地回声接收器,留给每一个孤身驻扎者“可以对自己说话的地方”。

当日傍晚,一封邮件悄然推送至曾参与系统开发的全部人员账户中,标题是:

【倾听者计划 · 终幕完成】

感谢你们,共同完成这场倾听之旅。

接下来——轮到人类自己,继续说下去了。

正文最后,一句签名赫然在目:

发件人:苏婉(已注销)

备注:此为本账户最后一封信息发送。

——再见,不再以设计者的身份,而是听众。

此刻,系统主平台最后一次亮起,转入待机状态,光标旁留下的唯一一行字:

“归位完成。听者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