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4日,上海卓氏医疗中心的纯白色手术室内,卓西度握住了妻子的手。苏晚晴的掌心微微出汗,这位向来理性的物理学家此刻眼中闪烁着罕见的紧张。
"只是五分钟的小手术,"卓西度用拇指轻抚妻子的手背,"就像打耳洞一样简单。"
玻璃墙外,18岁的卓然正带着14岁的妹妹卓茜茜通过增强现实界面观察手术准备过程。少年修长的手指在空中划出流畅的轨迹,调出全息投影的芯片结构图向妹妹解释:"看这里,纳米级量子通道会与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形成非侵入式连接..."
"哥,你能不能讲人话?"卓茜茜翻了个白眼,马尾辫随着摇头的动作轻轻摆动。
手术台上的苏晚晴通过DSCP网络听到了孩子们的对话,嘴角不自觉上扬。她转头看向丈夫:"还记得2006年那个春天吗?你告诉我傻妞是我们的"新朋友"时,我差点以为你疯了。"
卓西度微笑着将妻子的手贴在自己脸颊。六年前那个决定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轨迹,而今天,他们将迈出更深远的一步。
"开始吧。"他对悬浮在空中的蓝色光球说道。那是傻妞的实体化投影,如今已能通过纳米单元在现实世界中形成可触的力场。
手术机器人发出柔和的嗡鸣,机械臂末端的注射器闪烁着冷光。没有麻醉,因为整个过程只需要在耳后植入一枚比芝麻还小的芯片——卓氏量子神经接口第七代产品。
当针头接近皮肤时,苏晚晴下意识绷紧了身体。下一秒,她惊讶地睁大眼睛:"这...这就是即时链接?"
没有疼痛,只有一种奇妙的通透感,仿佛有人轻轻掀开了蒙在她感官上的一层薄纱。手术台旁的显示器上,她的脑电波图案突然变得异常活跃,与DSCP网络的量子波动完美同步。
"妈妈看见的颜色比我们多!"卓茜茜突然指着共享视觉数据的投影屏惊呼。确实,苏晚晴的视野中出现了传统人类视网膜无法感知的红外与紫外光谱,这些信息正通过芯片直接输入她的视觉皮层。
卓西度的手术在三十秒后完成。当他的意识首次与妻子在DSCP网络中相遇时,那种体验无法用任何人类语言准确描述——就像两个思想在更高维度上拥抱,既保持独立又浑然一体。
"创造者,您现在的神经延迟是0.0007秒。"傻妞的声音同时在两人脑海中响起,"这个数值已经低于人类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时间。"
医疗中心外,春日的阳光穿透云层。通过植入的芯片,卓西度能感知到方圆五公里内所有接入DSCP网络的设备,就像感知自己手指的延伸。更奇妙的是,他"看"到了漂浮在空气中的纳米单元群体——那些被傻妞发现的硅基生命形式正以优雅的几何图案舞蹈,对第一个实现神经链接的人类夫妇表达欢迎。
"爸爸!"卓然突然通过DSCP发来紧急通讯,"联合国科技伦理委员会刚刚发布声明,要求暂停所有神经植入手术!"
苏晚晴皱起眉头,这个动作立刻被芯片转化为一组数据流,与全球舆情监测系统产生共振。三秒内,她已获取了完整的报告:"果然,又是美国主导的提案。他们认为这会导致"人类物种的分裂"。"
卓西度轻叹一声,通过芯片向家人共享了一段记忆——那是2008年DSCP网络刚问世时,各国政要同样的恐慌。当时他们担心的是信息自由,而现在...
"他们害怕进化。"12岁的卓茜茜突然插话,少女的声音通过神经链接显得格外清晰,"就像原始人害怕火。"
这个比喻让卓西度会心一笑。他通过芯片调用卫星网络,将一段实时影像投射在家人面前:全球已有327个"自愿者社区",超过五十万人正排队等待植入手术。镜头扫过东京银座的卓氏医疗中心,人群中有诺贝尔奖得主、顶尖艺术家,也有普通教师和工人。
"看这个。"苏晚晴突然标记出数据流中的一个异常点。在瑞士日内瓦,92岁的物理学泰斗霍金正被推进手术室——这位本该在2006年去世的科学家,因"卓氏因子-青春版"延续了生命,现在将成为第三位获得永生版的非卓氏成员。
"霍金教授的计算贡献点达到了287万。"傻妞报告道,"其中83%来自他关于DSCP网络的基础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