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的纸张主要以竹木纤维为原料,但龙森却有一个独特的想法——他打算采用棉花作为纸币的原材料。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棉花是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的,但实际上,最早传入中国的棉花品种是亚锦棉,它原产于印度。而在这个时代,棉花已经传播到了福建和四川等地。
早在之前准备制作硝化棉炸药时,龙森就曾让刘财去收集棉花。当时,他本以为秦末时期棉花尚未传入国内,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刘财竟然真的找到了棉花,并且还带回了不少棉花种子。这些种子都被交给了秦石,让他尝试种植。
这个图案设计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蕴含着龙森的深思熟虑。在图案的上方,清晰地写着“未来城城主府”这几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透露出城主府的威严与庄重。
而在图案的下方,则标明了纸币的面值。这些面值不仅用汉字书写,还同时用阿拉伯数字呈现,以确保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轻松识别。
龙森稍作思考后,又在纸币的正面加上了拼音,在纸币的背面加上了英语,作为一种额外的防伪标记。
为了确保纸币的质量和防伪性能,印刷的母板采用了钢板雕刻技术。这种工艺能够制造出高度精细的图案和文字,使得纸币具有独特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在分色后,纸币进行了两次套印,这进一步增加了仿制的难度。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印刷技术无疑是非常先进的,几乎无人能够仿制出如此精美的纸币。
面值按照十元、五元、两元、一元、五角、两角、一角这样的面额设定。龙森是根据当前的口粮制度来制定兑换价值的,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口粮价值一元。至于如何计算发行量,他其实并不太清楚,所以他就干脆以自己手中现有的粮食数量作为发行的依据。如果发现不够用了,就继续印刷;如果发现多了,就回收一部分。
在后世的书籍中提到,应该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发行货币的依据。然而,实际上,又有哪个国家没有超发过货币呢?毕竟,主要还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发行量,国民生产总值只是一个参考指标而已,而且不能超发太多,否则就会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
龙森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暂时不设立银行。他认为目前的情况并不需要如此复杂的金融体系,粮店和百货商店完全可以充当货币交换的渠道。这样一来,既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又可以避免因银行体系而带来的人员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