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李璟直接用了清风楼的题目。
“春啊,”韩飞飞重复道,脑袋里还真有不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不对不对,前面还有一句,是什么我想不起来了。”韩飞飞说着坐到座位上,喝了一口茶,“日出江花红胜火,对了,就是他了。第一句是啥来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真是太有意境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描写的也十分细致啊。”
在韩飞飞思考诗句的时候,门口已站满了士子们,听了韩飞飞的诗句,都叹为观止。又不忍心出言打扰,都在怯怯私语。
“这位就是写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韩非吗?果真满腹经纶。”一位蓝衣士子对旁边的同窗说道。
“看来不必再比了,此句应题,两首加起来,可不就比‘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要优秀。”绿衣同窗回道。
“不公平,应该叫另一人也作诗一首,共同品鉴。”旁边一位黄衣士子反对。
原来楼下的比试已经结束,众人对于两句诗词无法确定高低,便一同上楼,寻找作诗之人再比斗一场。
“大可不必,”李璟说道,“此两句为一首,都为韩公子所作,不必分一二。”原来他刚才让小厮送下去的是《春晓》的下半阙。
“韩公子可真谓是才高八斗,我等自甘拜下风。”黄衣士子拱手道。
“不是不是,此诗不是我所作。”韩飞飞着急的推据。
“什么?不是你所做?”绿衣士子诧异道。
蓝衣士子闻言也十分震惊,“你怎能冒用其他人诗词参加诗会!”
“但也从未听说过此作品,你们可曾听过这几首作品?”长袍老者走上前来,对一众士子问道。
“未曾。”
“闻所未闻。”
众人回道,也感到十分不解。
韩飞飞吓得躲在了李璟身后,不敢露面,怕被围殴。李璟抬眼看向简琛,示意他解释。
简琛领会,上前一步道:“韩兄已向我与李兄说明,此为他家乡一位隐居居士所作,怕蒙尘,所以来诗会将其录下,任天下学子品读。”
“韩公子有如此胸襟,他日必有所成。”长袍老者走上前来,“老朽清麋书院王绍明,自请为韩公子誊写。”
原来他就是清麋书院的王院长,韩飞飞感叹,院长原来如此平易近人。
“多谢王院长,还请王院长出题,我必竭尽全力,将记忆中诗词统统背出。”韩飞飞也有为天下读书人贡献的想法。
“出题?”王院长疑惑道,“既是诵写已有作品,怎还需要出题?”
韩飞飞囧迫,道:“这不是太多了,脑袋混乱,一时不知从何背起。”
“好,那我便出题,”王院长虽心仍有困惑,但也依了韩飞飞之言,“那便悼念。”王院长料已韩飞飞年纪,必自己写不出悼念的诗句,从而一测虚实。
“悼念啊,我想想。”韩飞飞闭目深思,“我记得有啊。”
“若没有此项,我便换一题。”王院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