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 不是续缘,是赌命(1 / 2)鬼妃归来,残王夜夜被我吸龙气!首页

紫宸殿内,傅孤闻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金銮殿的龙椅之上。

群臣朝拜,山呼万岁。

自登基以来,三载春秋已逝,他励精图治,广纳贤才,惩治贪官污吏,推行新政。

如今,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陛下,边关急报,倭寇再次侵扰东海岸,烧杀抢掠。”

这日早朝,兵部尚书单膝跪地,神情凝重。

傅孤闻眉头微蹙,手指轻敲龙案:“倭寇这回出动了大概多少兵力?”

“回禀陛下,约五万左右,已连破三城!”

“传朕旨意,命镇东将军率精锐十万,三日之内启程迎敌。”傅孤闻声音沉稳有力,“另派钦天监观察天象,倭寇若有机可乘,可命水师从侧翼夹击。”

“此外,从国库调动一百万两,购置军需和粮草,即刻启程前往。”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一片赞叹之声。

“陛下圣明!”

“陛下英武!”

自傅孤闻登基以来,朝政焕然一新,贪官污吏被一一清除,边境战事也由主动出击取代了防守即刻。

来犯的倭寇,也早已不足为据。

退朝后,傅孤闻独自一人来到御花园。

三年了,不知为何,他总会时不时的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仿佛生命中缺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陛下,太后娘娘命老奴请您过去。”身后的太监恭敬地说道。

傅孤闻微微颔首,整理衣冠,向慈宁宫走去。

慈宁宫内,皇太后正与几位老臣议事。

见傅孤闻进来,众人起身行礼。

“见过母后。”

“快免礼。”皇太后笑容慈祥,“皇帝,整日操劳朝政,昨夜是不是又在养心殿睡下的啊?这些啊,皇帝不说,哀家也都看在眼里的。”

皇太后说着,面容上就有些愁绪,抬手抚了抚鬓角,又喝了口宫女刚送来的龙井茶,“今日请你来,是有件事要与皇帝商议。”

“母后您说便是。”

“哀家听闻江南水患已平,百姓感恩戴德,都说陛下圣明。”皇太后笑呵呵的语气中透露了一丝严肃,“哀家已命钦天监查看星象,近日吉星高照,正是立后良辰之时啊。”

傅孤闻心中一沉,面上却不动声色:“母后,朝中事务繁忙,儿臣恐无暇顾及后宫。”

又是这套说辞。

皇太后微微皱眉,自打傅孤闻登基以后,她就三番五次的游劝广开后宫,奈何傅孤闻以先帝驾崩未满三年为由,一再推脱。

“哀家知道你为国操劳,但帝王之业,也需后宫稳固。“皇太后叹了口气,“况且先帝都走了三年,国丧也过了,皇帝是时候该为龙嗣多多考虑了。”

傅孤闻沉默片刻:“儿臣明白,只是朝中尚有奸佞未除,边疆未定,儿臣实在无心后宫。”

“朝中大事自有贤臣辅佐,你又何需事事亲为?”皇太后眼色支走了周围的宫人,放缓的语气透着苦口婆心:“哀家已挑选了几位大臣之女,皆是贤良淑德之人,皇帝先看看可否中意的吧。”

说完,皇太后指了指案几上的一本名册。

傅孤闻拿起,却不急着翻阅,而是问道:“母后可曾想过,后宫干政历来是大忌,若儿臣一心留恋后宫妃嫔,而罔顾朝政,那又该如何是好?”

皇太后脸色微变:“这是何意?难不成皇帝为了贤明,还能一辈子终身不娶?罢了罢了,哀家也说不通你,不过怎么身边也得有个伺候服侍你的人吧?”

如此说着,显然皇太后已经做出了让步。

傅孤闻也不得压下了眸中的不耐,却仍旧未翻开名册,只道:“待天下太平,边境安稳,儿臣自会考虑。“

皇太后见他态度坚决,叹了口气:“你这孩子,怎么在这种事上总是固执己见呢?立后的事可以暂时搁置,但选秀势在必行,皇帝身边不能总缺人了。”

皇太后的语气已经放重了。

傅孤闻无奈的微微颔首:“母后身体要紧,莫再为此事操心挂怀,儿臣答应便是。”

离开慈宁宫,傅孤闻漫步回宫,心中思绪万千。

他不是不愿意立后封妃,只是……

心中好像残缺了一块,说不清道不明,时常的隐隐作痛让他百转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