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9章 一点就爆(1 / 2)虎贲郎首页

许都,荀攸宅邸。

目前许都城内十分拥挤,仅仅四座军营就占走三分之一的面积。

皇帝、公卿也都各有宅邸,至于军吏都是在军营中居住,随驾郎官、属吏则是集体馆舍里居住。

荀攸则有一座规模不大不小的宅院,院内布局狭长。

与城内其他大型宅院一样,这座宅院内也立着两座箭塔。

荀攸与往常一样,去天子那里例行点卯后,就回到宅邸闭门自居。

春日阳光下,荀攸握着锄头一瘸一拐行走在菜圃,锄草的同时围土。

所锄的草勾到一起,荀攸又挑拣一番,将能食用、枝叶肥美而嫩的杂草挑出。

提着一篮子这样的杂草,他来到鹅舍,往舍内投掷,看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白鹅啄食草叶。

心情放松之际,一名旧吏快步而来:“明公,中书令遣舍人送信。”

“何事?”

荀攸转身,旧吏回答:“仆不知,说是要当面递交书信。”

“将他赶出去,我与中书令并无旧交。”

荀攸语气淡漠,又抬眉看属吏面容,四目相对:“态度恶劣一些,街道上若是有人,最好能让行人听到。”

“喏。”

旧吏长拜,后退几步,转身快步离去。

另一条街,司徒赵温府邸,赵温正翻看中书令伏完的请帖,皱眉询问几个属吏:“这寿宴也有提前的说法?”

一名属吏回答:“明公,或许是中书令知晓大将军将要率王师征讨刘镇南,征程不便且坎坷,故提前两月举办寿宴。”

“不妥,也不甚吉利。”

赵温将请帖晃了晃,递给属吏:“代我回绝,就说春日寒热多变,老夫偶遇风寒,身体抱恙,实在不便出行。”

几个属吏面面相觑,赵温也才从皇帝那里回来。

现在主要是公卿与各种大夫、博士负责向皇帝讲解经义,目前这段时间轮到应劭主讲。

反正公卿也没什么具体的公务需要处理,就算是聚集在一起集议什么,也都是皇帝有疑惑的,才会让他们一起议论,进行解惑。

如果没有事情要做的话,赵温也是例行每日拜谒天子后,就返回司徒公府,过悠闲日子。

这四五个月以来,赵温不仅养白了一些,东迁过程中遭罪、变瘦的身体也养了回来,面容也变的丰润圆满起来。

同样的请帖也出现在太尉杨彪,司空周忠这里,杨彪谢绝的同时,还写一封手书,遣属吏去伏完那里当众诵读,以驳斥伏完这种提前过寿宴的悲观精神。

至于司空周忠,他的确生病了,也正是因为他生病了,反而答应了赴宴。

光禄勋陈宫,卫将军董承,就连吕布也收到了伏完的请帖,也都拒绝,但都派人送上了一份生日礼物。

吕布手里不缺陪葬的奢侈品,陈宫、董承手里也有军队。

挖坟这种事情,一旦流行起来,陈宫、董承麾下的军队也会参与进来。

作为军队的领袖,无法在战场上、朝堂上为军队获取利益;现在军队又能自力更生……那么军队给你分润一些,你该不会拒绝吧?

所以陈宫、董承这里或被动,或主动,也在挖坟运动中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杨俊则观察城中事态变化,断定伏完提前的寿礼,大概率是为了吸引注意力,去掩护别的什么。

随着天色渐暮,城内鹰扬军营地。

军司马邓展悄悄在皮甲之外穿上了铁铠,与十几名亲信吏士在营房内静静等候。

暮鼓声响彻,这支鹰扬军的统兵校尉赵庶从大将军幕府领了夜禁口令,返回后立刻封闭营门,引着十几名卫士巡查小营区,清点营中吏士。

基本上不需要点名,暮鼓声中,各个小营区也要封闭,人员齐聚站列成队,方便检阅。

至于巡夜吏士,则会在第三通暮鼓时随机选人。

吕布是挑选青壮组成鹰扬军,兵员籍贯复杂,同时打散。

不同于大将军五部营,五部营是精锐老兵构成,这才是吕布的拳头部队。

也就五部营内,还维持着旧制,统兵校尉与麾下吏士多为乡党,有很强的凝聚力。

吕布也清楚不同的编队方式,能练出不同的军队。

他也对鹰扬军抱有很大的期望,然而很多事情一体两面。

鹰扬新军的兵员状况,使得其军内缺乏明显能抱团的乡党势力,也就使得鹰扬军建设、训练过程中更加的‘唯令是从’,更认同程序,而非领军校尉、司马。

这也是京营禁军的建设思路,充当羽林郎的也都是有京营服役经验的老兵,这些人转身一变,就成了鹰扬新军的屯将、队官。

资历深厚的一些老兵,还参加过当年的平黄巾战役,普遍都有西园军、北军五校营的服役经历。

因此,鹰扬军上下吏士可以说是延续了汉室禁军的光荣传统。

赵庶巡营到中军营垒区域时,这里鼓吏正在擂鼓。

邓展走出营房,观察鼓吏擂鼓。

赵庶上前,邓展快步来迎,拱手:“校尉,今夜巡夜口令为何?”

“上半夜是黑鸦白鹿,下半夜是桐叶松针。”

赵庶低声回答,他与邓展也要分别当值前夜或后半夜。

邓展点着头,拱手:“营房中已备好饭菜,校尉先用,卑职再去巡检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