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6章 巨大惯性(1 / 2)虎贲郎首页

足足十三天后,赵基的使者慢悠悠抵达雒都,献上奏表与曲辕犁样品。

赵彦等五名侍中,以及中书监台崇,六部留守侍郎一起围观。

使者就会操弄曲辕犁,就在雒阳城内的西北部的园林区域里架牛扶犁,演示起来。

城内、近郊、远郊的各种庄园、园林基本上当年被焚毁一空。

越是规模可观的园林,烧毁的越是彻底。

以至于如今城内园林区域内,完全可以开垦种地。

看着曲辕犁灵活翻地,台崇忍不住赞叹:“大司马有殊功于国,宜上表天子,另加褒奖。”

侍中刘艾、种辑、许汜、王楷也是点着头,王楷却说:“就是这曲辕犁造的迟了些,若早一些送到朝中。我等绘制成图册,传发天下州郡,于国事而言,裨益极大啊。”

这话说完,王楷见没人接话,左右观察才发现周围人用奇怪目光看他。

反应过过来后,王楷犹豫是否道歉时,赵彦开口:“的确有些晚了,曲辕犁于国有大用,宜早些进献。”

刘艾这时候呵呵做笑:“元明公实在是有些为难大司马,太原土壤冻结,此曲辕犁又是大司马撤军返回后所造。冻土之上,如何能测试耕地效果?以仆之见,如今天气转暖土地解冻,大司马立刻测试犁具。是见有良效,这才上表朝中。这已是神速,岂能苛刻?”

王楷也立刻向周围人拱手,惭愧说:“是某误会大司马了。”

许汜为他开解,笑说:“你也是关心国事,一时疏忽。”

王楷扭头去看赵彦,赵彦也是呵呵做笑:“既然诸位都认同曲辕犁有功于国,那如何奖赏?”

王楷紧接着就说:“元明公,大司马所造曲辕犁哪怕能提升五分产量,这样的功绩,每年能活民百万。仆以为,宜加食邑五千户,扩为平阳七县。”

“七县太多。”

赵彦一口拒绝:“就奖赏他食邑五百户,能展示朝廷心意即可。食邑若再多了,大将军如何自处?”

吕布是食邑一万两千户,食温县周边六个县;当初摆明了就是要压赵基一头,赵基只是万户侯,食平阳周边五个县。

只是河内残破,整个河内都没有一万两千户的编户,给吕布再多的食邑,也还是吕布自己筹钱,自己给自己发爵禄,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吕布也不缺这些爵禄,食邑收入来自所食城邑的百姓平均税租、折役钱。

换言之,当地富庶,百姓人均八十亩;与贫瘠地区,人均四十亩,仅仅是税租收入差异,就有一半的差额。

折役钱、口赋是固定收入,平均下来,也就千户食邑年入二十万钱。

现在吕布在汝颖地区挖坟挖的那么起劲,根本不在乎食邑收入,也收不上来。

赵基则不同,实控食邑,拿解救出来的边民、移民、匈奴义从以及自身的部曲、仆僮来充实平阳地区。

税租收益,对赵基来说只是个人收益的小头,真正大头是未来的贸易。

但不管是食邑税租还是贸易收入,都是赵基的合法收入,合情合理,不会引发军队内伙伴的抵触情绪。

赵基禁止的是军队经商,又没禁止军吏的家属、仆僮经商。

赵彦现在开口定性五百户,也不少,对普通来说五百户食邑,等于每年十万钱收益。

十万钱换成年俸,等于五百石,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二十口人脱产生活。

河东虎贲,入仕起步的俸禄就是军田的税租,折算下来年俸六百石。

相当于五百户食邑的税租……这个过程中,被严重压榨的是佃户。

仔细考究起来,这些佃户也不惨,他们承租的是好田,精细耕作的话,亩产量在四石以上。

承租百亩,年入二百石,扣掉折役钱、口赋、田稿后,再加上农闲时的务工收入,足够养活一家人。

作为官府的官佃,他们自然受到保护……旁边还有吏士聚集生活的庄镇,影响了官佃的效率,等于降低官府税租、军队年俸,这两伙人肯定会打击干扰者,保护官佃的正常效率。

大汉的十税一、十五税一……永远都是账面的低税,苛捐杂税一点都不少,一些地方连百姓穿好鞋子都要交一笔杂税。

现在河东、太原的军队都在等明年夏收、秋收后的年俸,只要明年能正常统计并发放到位,那才算真正的稳固!

这笔收益入库、发放到位之前,赵基怎么可能轻易调动军队?

即便赵基想要调兵,赵彦也会劝阻。

比起太原、河东的收益来说,曲辕犁带来的这点食邑收入,根本不值得一提。

唯一的好处,就是为赵基提升名望。

曲辕犁以及其他一些改进的农具,对赵彦来说也不算秘密。

曲辕犁的推广,反而是维新派理念的胜利。

推旧陈新,新的肯定比旧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