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2章 水到渠成(2 / 2)虎贲郎首页

其实运输量没有提高的情况下,运到宛城的米,等于进了吕布的中军集群,是落到吕布自己手里。

而现在运抵宛城后,经过陆路向汝颖运输,沿途运力也在吃米,算不上虚耗。粮食运到汝颖,又要赈济一些灾民,实际落到吕布手里的粮食并不多。

粮食被缺粮的人吃了,不能算虚耗;没有直接落到吕布手里,这才是虚耗!

这也是吕布焦虑的根本原因,你起运发货三百万石粮食,最终吕布手里盈余二十万石,那吕布肯定焦躁、不安。

可如果你起运二百万石粮食运到宛城,吕布自己扣下百万石后……吕布真的不在乎汝颖灾民的死活。

只要他的中军储粮充沛,对于那些依附于他可有可无的人口,吕布自然会理智抉择。

最重要的就是军队,已经完成军队整编的吕布,现在刘表、南阳人、汝颖人,其实在吕布眼中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不好打刘表这个稳定的粮食供应源,难道还没有力量收拾近在咫尺的南阳人、汝颖人?

怎么劝吕布改变下刀的方向,这是赵基自己的事情,这种安排就没必要当场讨论了。

王粲一碗酒下肚,顿时觉得身形高大威猛,相貌极端英武的大司马,也是格外的亲和、顺眼。

他都做好了一番舌战的准备,也做好了赵基恼羞成怒,翻脸后杀他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赵基这么痛快,只是根据之前双方私下接触、交流的信息,就做出了决断。

更宝贵的是明明掌握着主动权,也没有故意当众折腾他,这本身就是一种友善、尊重的态度。

王粲自行斟酒,又举起酒碗,起身,神态豪爽:“大司马救荆州吏民于水火,此恩难以用言辞形容,仆自饮三爵!”

赵基举茶碗,面无喜色:“我等应募虎贲时,衣衫褴褛,却都矢志匡扶社稷,欲救万民于水火。当时舍身之同伴志士尸骨未寒,我又怎么可能遗忘誓言?”

“大司马仁德!”

王粲高声夸赞,托举酒碗仰头一饮而尽。

他说到做到,又给自己斟酒。

王粲一连痛饮三碗酒,裴秀立刻安排一名仆从送来一壶新酒,端走残酒不多的酒壶。

待王粲落座,裴潜也起身向赵基托举酒碗:“大司马援手之恩,仆不敢有忘。”

“二哥不必这样,镇南将军请动二哥来见我,我就算为难,也会尽绵薄之力。”

赵基也是端起茶碗,彼此示意后,他浅饮一口茶汤。

随后又是傅巽起身敬酒,赵基则说:“关陇之地因董卓、李傕接连造乱,我有心讨贼后大治,苦于帮手不足。不知先生可能来此,襄助赵某?”

傅巽为难,就说:“三辅大乱,仆流落荆州受镇南将军恩遇,实难背弃。”

“既如此,我会在书信中请求刘镇南,君子有成人之美,刘镇南又是一方长者,自会成全先生返乡修政治民之愿。”

赵基单手举着茶碗笑说:“我就在此等候先生佳音。”

“不敢。”

傅巽面露感激之色,仰头饮酒后,回到主位。

这时候诸葛玄也起身,向赵基敬酒:“镇南将军对仆亦有存身活命之恩,大司马能援助镇南将军,仆感激涕零,铭记肺腑。”

“先生不必如此,我也不过是顺良知而行。”

赵基端起茶碗,与诸葛玄相互示意,诸葛玄仰头饮酒,这下他心里也好受多了。

欠了的人情,就得还。

诸葛玄也被王粲私下拜会过,促成此事后,自然不会再欠刘表什么。

主要事情谈妥,随即赵基就开始咨询王粲三人,向他们询问荆州各种人物事情。

王粲三人也是积极回答,就赵基现在的地位来说,做不出那种朝令夕改的事情。

军师赵岐都被他说服了,王粲自然认定这件事情不会再有什么反复的可能性。

说到底,赵基不过是遵循理性,做了一次中规中矩的决断。

但对荆州、刘表一方来说,这个决断能直接避免一场战争。

至于怎么调停吕布,赵基会自己进行交涉。

为了让刘表这里配合,也为了稳定刘表麾下官吏以及外围从属势力,赵基还要派遣身份得当的使者前往荆州,以证明他的立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