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如此想着,孟时秋看向战舰的星绡人工智能向全舰队发布的预警:
传动门传送通道将于180秒后开启,舰队航道航线调整范围0--5°,全程的预计通过时间约为44秒,所有舰队官兵需要马上停止走动。
抬头看了一眼战舰舰艏前方传送门发出的巨大光圈,孟时秋向其他两位舰长敬礼。
。。。
5小时后,“玉衡”号巡洋舰领衔的巴纳德特遣舰队掠过红彤彤的巴纳德红矮星。
看着近在眼前的巨大红色“太阳”,巡洋舰控制中心的官兵们暂时停止了手上的工作,他们在向这颗恒星行注目礼。
“巴纳德红矮星,表面温度3300摄氏度,根据黑体辐射原理,温度较低的恒星辐射的峰值波长更长,偏向红色光谱,因此它看起来颜色偏红。
瞬时量子探测仪显示巴纳德质量较小,约为太阳质量的15%,半径约为太阳半径的20%,广度总亮度34.6/,观测度视星等为9.54,约为太阳亮度的万分之四,年龄预估100亿年,比太阳古老得多。
自行速度为10.3角秒,相对太阳的自行速度偏大,因此它也被人类天文科学家称为【逃亡之星】。
目前看瞬时数据跟太阳系天文观测数据基本相符,除了行星数量。。。根据最新探测报告,我们在巴纳德宜居带外侧发现了疑似第五颗行星。
侦察舰正在优先对其进行远程观测,系统等待数据更新。
指挥舰,舰队已经如期到达巴纳德星系,目前舰队战舰运行数据正常,速度降至400千米/小时,正依靠巴纳德的引力弹弓效应向其最近的巴纳德b行星靠近。。。”
星绡人工智能综合侦察舰的瞬时探测数据以及之前在太阳系的观测数据向孟时秋的指挥团队发来了到达该星系后的第一份航行日志。
上来就是惊喜!侦察舰竟然发现了第五颗行星运行的轨迹。
来到全息星盘这里,巴纳德星系的3D立体模拟实时状态已经在模拟运行了。
跟之前的星盘不同,那颗看起来比巴纳德b行星还要大一圈的第五行星已经显像出来,它还在闪烁,明显被特殊照顾了。
看到这,孟时秋疑惑地问道,“它看起来比其他行星都要大,为什么却没有被太阳系的观测阵列发现?”
“指挥官,这颗行星距离适中,看起来是被巴纳德锁定了,由于恒星的阻挡跟运行轨道的原因,它的信号很难往太阳系发送,所以之前才没有被我们观测到。
行星的发现分两种,一种是通过天文望远镜、探测阵列直接观测到。
一种是通过复杂的天文计算算出来的。
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无法保证将一个星系的成员全部找出来,因为有些行星的运行轨道跟它们的运行状态很特殊。”
跟随舰队执行任务的科学顾问范明飞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兴奋地回道。
对于他们来说,能发现一颗之前未观测到的行星就跟走在大马路上捡了一根金项链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