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青岛,连着上章,就当一章看了,各位读者大老爷们见谅,拜谢!!!)
但是刚才李乐说的那句关于聚烯烃及其衍生产品的应用,里面埋了东西,那就是,隔膜。
根据老狐狸给的情报,艾斯K早就在96年,也开始研发锂电池技术,而其中最先取得突破的,就是隔膜,而在今年,艾斯K已经实现锂电池隔膜的??商业化生产??,成为继?脚盆的旭化成和东丽之后,全世界第三家自主具备隔膜技术的企业。
而且听说,艾斯K在??微孔高密度聚乙烯膜上面,也有了动作。
这么一块肥肉放在面前,小李厨子自然非常想下刀,而GS,对不起,往后稍稍。
可怎么样能够顺理成章的、循序渐进的、悄无声息的把艾斯K的隔膜技术给偷,不,学到手,小李厨子在琢磨了半天之后,想到了隔膜的前奏,聚烯烃。
二十年后,稍微有点常识的韭菜都会告诉你,动力锂电池的四大主材,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然后对这些版块儿的上市企业如何“戕害”广大韭菜,如何臭不要脸。
可在如今这时候,除了专业人员,没几个人能把四大主材及辅料的生产制造,电芯制造及组装、应用给说的八九不离十。
就连开了全图的小李厨子,也是在收购了AB123之后,在和张业明博士的沟通中,一点点的把一整套产业链给搞清楚。
于在搞清楚了之后,由李乐“隐晦”的指引方向,张业明以及电池实验室的这帮人协助,针对动力锂电池前景,利用现有的,已经提前涉足的产业,进行了针对整个链条,从技术研发、资源整合、产能布局、政策协同等等维度进行系统性谋划。
第一,资源保障与上游布局??。
先是锂资源锁定。
这块儿的工作已经有李亮斌协同万安能源在做。国内通过长协协议或参股锂矿,保障碳酸锂、氢氧化锂等基础锂盐的供应。而韩智开始在非洲、南美,布局钴、镍、铜箔、锂矿关键金属资源。
再有就是投资石墨矿及石油焦、针状焦的供应链,确保负极材料、以及成本的可控。
而关键辅材配套??,比如电解液??,已经筹划了自建六氟磷酸锂产能,以及有实验室出面,与其他氟化工企业合作开发新型电解质。
另外,就是隔膜??,布局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基膜材料生产,研发高纯度聚烯烃,眼下的艾斯K就是主要的坑....合作目标。
第二就是技术。
实验室最近这两年一直闷不吱声的从丑国和国内各所大学科研机构招兵买马,购买专利,用技术换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尽早的实现四大主材的研发和技术储备。
张业明给的建议,诸如什么?前期聚焦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磷酸铁锂等技术,优化固相、液相工艺,同步研发高镍三元材料,什么主攻人造石墨技术,优化石墨化工艺以降低成本,还有预锂化、高电压、耐高温电解液、成膜剂、陶瓷涂覆等等等等。
小李厨子听不懂,但他知道这些玩意儿,太特么费钱了,自己这两年,一到过年,就开始琢磨着,怎么给实验室调拨经费。
甚至连丰禾那儿,都得巧立名目出点儿钱,搞得成子怨声载道,我们特么生产个辣条,都能和什么硅基负极,解决膨胀问题有关系?还有这饼干,你说说,这突破前驱体共沉淀技术,提升能量密度是个神马意思?
第三,就是产能规划。
有技术了,就得逐步生产。???比如??正极材料??布局靠近锂资源富集区域比如川省和赣省,下游电池厂就放在长三角,那家在吊州的,给老狐狸的手机厂提供消费电子产品锂电池的工厂,最近就在趁着低价便宜,规划买那么几块地。
负极材料??就得布局云贵川等电价较低地区,降低石墨化能耗成本,电解液和隔膜这种,就得放在沿海地区。
产能规模循序渐进,初期聚焦单一品类,逐步扩展至全品类,避免过度分散资源,规划柔性生产线,适应未来技术迭代。
最后,就是产业链整合与生态构建?,包括?纵向协同??和其他企业共研,参股或控股关键设备供应商。横向合作??,联合高校进行技术攻关,还有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材料性能评测体系完善一大堆,不过这些都奔着十年二十年之后去了。
瞧见李乐没说几句话就开始两眼放空,神游天外。崔泰元拍了拍,“喂,想什么呢?”
“啊,没有,我在想,如果有机会合作,新的公司叫什么名字?”
“哈,你倒是想的挺远,好像,你的提议只是刚刚开了个头?”
“这东西就像写剧本,有了开头,就说明有了剧情的构思。”
“可有的只有构思没有大纲是两回事。”
“所以需要落笔,光想没用的。”
“你的大纲呢?”
“想不想听听?”
崔泰元扔掉烟头,推开门,一指不远的一处在火山岩上的观景台,“那边能看见独立岩,很漂亮。”
“好。”
两人下车,走到观景台,海风一阵,耳边呼呼作响,说话声都被吹得断断续续。
崔泰元给李乐示意,“看见没,那就是独立岩。”
李乐瞅见不远处,一块矗立在海边,四下不靠,有个二十多米高的柱状火山岩,只不过怎么瞅怎么向那啥。
“我还以为是为了纪念独立呢。原来单纯就是独立。”
“这块大石头,又叫将军石,传说高丽末期,一位叫崔莹的将军,带兵扫除牧胡,牧胡残兵逃到了虎岛。崔莹追来,发现虎岛对面的孤立岩像一个人,将独立岩打扮成自己的模样,吓退了牧胡。”
“没有个什么望夫石的传说?”
“诶,你怎么知道,这石头也叫望夫石。”
“嗨,天底下都一个样。”李乐笑了笑。
“不过,你没觉得这石头像那个什么?”
“哈哈哈哈~~~~我刚想说呢,不过不好意思。”
“这有什么,我们也这么说。”崔泰元手一拍围栏,话音一转,“李乐,恕我直言,我们站在这头,市场在那头,大陆每年进口聚烯烃超800万吨,可民营企业连一滴原油都碰不得。”
“你们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里,乙烯项目还是限制类,更别说民营企业准入,我们在大陆刚获批的C4项目,可是和海油合资的。你的野心可不小。”
李乐耸耸肩,“野心一直都有,而且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
“怎么说?”
“土地零溢价,增值税三免三减半,这可比你们在蔚山的税负低23个百分点。进口石脑油关税优惠45%,出口退税政策能覆盖三成运营成本。还有答应给示范项目每吨烯烃补贴150元。”
“什么地方?”
“通州。”
“可这些甜头我们十年前在蔚山就尝过了。关键是......”崔泰元竖起三根手指,“第一,煤化工企业做石化?第二,大陆现在七大乙烯基地全是央企把控,第三.....你手里有原油进口配额吗?”
李乐笑道,“先不说配额,我想问问,你知道DMTO技术么?”
“煤基?”
“是。”
“什么意思?”崔泰元想起身边这圆寸脑袋的身份,煤老板。
“煤基甲醇制烯烃收率突破75%,催化剂寿命突破200小时。虽然现在吨烯烃还要消耗3吨甲醇,但实验室已做到2.8吨。在麟州的工业试验示范装置下个月就投料。”李乐在努力回忆着邮件里的数据。
“这套试验装置投资强度多少?固定床反应器还是流化床?”
“流化床,万吨级装置总投资1亿,比传统石脑油路线节省40%。更重要的是,现在甲醇现货价每吨2300元,按4吨甲醇产1吨烯烃算,成本线比石油基低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