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90袒护(1 / 2)隆万盛世首页

虽然已经临近散衙,但这么大的事儿,内阁处理起来也不会耽搁。

毕竟,一个弄得不好,其他地方都有样学样,为了少清丈田地就进行毁田毁地,对于之后两三年土地的收成影响就大了。

土地里没有足够的产出,后果是什么?

吃不饱饭的农民会做什么?

都是看过《史记》、《资治通鉴》的人,自然心知肚明。

别看现在大明的天还牢牢的,他塌下来,可只要不够吃,后果就不可预计。

历史上改朝换代所发生的祸乱,可不就是为了争一口吃的吗?

而且,你也别怀疑那些士绅大户、宗室勋戚的操守,为了利益也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的。

首辅值房这边发出去命令,内阁行人司的行人们马上就忙碌起来,几个人已经得了差事儿就飞跑着出了内阁,去各衙门请人。

好在还没有散衙,因为考成法的原因,各部堂官都还没有提前离开衙门,所以很快就把人请到内阁。

很快,九卿齐聚首辅值房,由新进阁臣申时行把之前的事儿再重复了一遍,众人尽皆默认。

大明对私有产权其实还是比较保护的,田地是地主的,他们爱怎么折腾是他们的事儿,原则上朝廷不应该过问,只要按照田亩照实缴纳赋税即可。

只不过这次情况特殊,朝廷在组织清丈田地,他们在这个时候毁坏耕田,说大了就是和朝廷作对,说小了也是破坏朝廷以农为本的原则。

“诸位大人,对汝默所说之事,可有什么好的法子?”

事情已经说完,召集他们过来就是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可解。

若是有比魏广德法子更好的办法,那自然就采纳。

若是没有,那就把魏广德的法子拿出,大家也好讨论。

这个事儿拖不得,早点出结果就能保住无数田地,也就是保住无数口粮,否则来年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为因此忍饥挨饿。

内阁这边商议,而在京几个衙门,堂官忽然被内阁紧急召走的消息也很快在衙门里传播。

说到底,就大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所以在那里瞎猜。

毕竟,内阁召集九卿,那绝对是出了大事儿,涉及国朝政令的大事儿。

否则,按照正常情况下,都是发还各部先行讨论,然后再上奏,可不会把朝堂上权利最大、话语权最重的一批人集中到一起商量对策。

外面的在瞎猜,而知道内情的其实也不少。

此时,永康胡同定国公府,当代定国公徐文璧正怒目圆睁瞪着身前两人,他们一个是襄城伯李应臣,一个是恭顺侯吴继爵,也就是这次申时行去调解纠纷,看到的主要的两家。

毁田地的事儿,他们其实是知情的,虽然不是他们想到的办法,但却是下面庄头想到的。

毕竟,这个庄头也算是吴家的家生子,是世世代代就在这个庄子说打理庄务。

想到那片田地,都是家中长辈只会佃户开垦出来的,现在却要被朝廷收税,于是就想到干脆恢复成荒地。

就算朝廷要征税,那征的也不会太多。

等清丈之事过去,再复垦回来就是了。

他这么想的,可也不敢擅自做主,所以还是私下里跟侯爷汇报此事得到默许。

有了老爷的默认,那庄头胆子也就大了,又多毁了不少田地。

他这边的动作,自然被隔壁庄子看在眼里,然后李家庄头也有样学样。

当然,事先也都有禀报,得到家主许可才干的。

多明显的事儿,稍微一琢磨就知道为的是什么。

只不过两个庄子一干,毁的田地不小心就多了点,已经有好几百亩了。

如果只是几十亩,或许申时行谨慎软弱的性子,也就装做看不到。

可两个大庄子就敢毁两三百亩田地,试想天下效仿,这大明还能剩下多少田地,由不得他申时行不跳脚。

“公爷,你和魏阁老不是亲戚嘛,帮我们说和一下,就说下不为例。”

李应臣这会儿小声说了句。

“是啊,徐公爷,此事虽是我等做的不地道,可都是要养家糊口的,外面看着我等世袭勋贵,可都有一大家子要养活,钱财上也是为难的很,否则也不会出此下策。”

吴继爵也马上接话跟上,说道。

“清丈之事,是首辅在做,还专门委派阁臣申时行,魏阁老能帮你们说和什么。

还有,你们自己毁掉那些田地事小,可你们想过没有,要是不惩办你们,那其他人有样学样,首辅搞的新政还继续做什么?

你们这样打首辅的脸,你以为他能咽得下这口气?”

徐文璧恨铁不成钢吼道。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千叮咛万嘱咐,结果还是有人出了纰漏。

看上去事儿不大,可那是放平时。

现在这件事儿,闹不好直接捅到宫里去。

别看皇室对他们这些勋贵恩宠有加,可也得看什么地方。

这毁田毁地的事儿,若是皇帝稍微较真,那就是在动摇国本,可就不是小事儿了。

这时候,外面有小厮进来,在徐文璧耳边小声嘀咕几句,徐文璧脸色也是微变。

“内阁召集了九卿议事,我估计八成就是为了你们做的这狗屁倒灶的事儿。”

徐文璧不傻,申时行负气回城,他得到消息就把两个人找来。

“那怎么办?大不了罚俸,反正也没几个钱。”

吴继爵摆烂了,他自己的地,不想种了还要怎滴,难道朝廷也要管?

“惹毛了,我去把奉天门外的广场开荒出来种地。”

李应臣也咋呼道,“内阁不是不准撂荒,我就去开荒,我把紫禁城周围的地都种上粮食。”

听到李应臣不要命的言论,徐文璧拿起茶几上茶杯直接砸了过去。

李应臣虽然比徐文璧年长,但毕竟权势、爵位差的老远,这会儿手忙脚乱躲避才没被砸到。

这样直接动手,在勋贵当中也是很少见的。

“你们去做,事儿我也不管了,你们爱怎么闹怎么闹去。”

徐文璧不确定内阁会不会上奏天子,治他们动摇国本的罪名,所以打算干脆放手。

大不了就是舍掉两个人,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别呀公爷,我们就是发发牢骚。”

吴继爵马上说道,还不满的瞪了李应臣一眼。

他只说认罚,谁知道李应臣不要命了,连那种话都敢说。

李应臣这会儿也有点怕了,要是被勋贵抛弃,他这个爵位还真未必保得住。

大明朝当初封了多少勋贵,现在还留下多少?

丢了爵位,那就愧对祖宗,死了都不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