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二婶叉腰骂走了闲汉,一回头却发现陈成栋不见了,她忙紧走几步张望。
主路就那么一条,陈成栋三轮车后面托着的可是好几袋子大米,他就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穆家二婶远远看见陈成栋骑车的身影,立刻加快脚步追了过去。这回她没上去拦人,而是远远的跟着。原本穆家二婶也以为大米是给县医院食堂拉的,可陈成栋的三轮车却骑过了县医院。
看着这一切的穆家二婶心中越发狐疑,眼见陈成栋在个大铁门前停了车,她生怕被对方发现,忙躲到了一棵大树后。直到陈成栋的三轮车进了院子,铁门也关严实了,她这才蹑手蹑脚的凑过去。
隐隐能听到院子里传来的说话声,穆家二婶听出了陈老爷子的声音,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这是跟到了陈成栋他们在县里租的房子处。
可陈成栋他们家好端端的,怎么会买那么多大米。
穆家二婶直觉肯定有问题,想着她大哥一项是个有注意的,便没急着回家,转道又去找她娘家大哥了。
陈曦正在天台上敲打她晒的被子,因为被褥比较重,便搭在了天台边缘处的栏杆上。她起身的时候刚好看到个挎着篮子鬼鬼祟祟的身影,隔着老远在往她家大门处张望。
等那人影走远了,陈曦从楼上下来,他爸正在客厅里说着遇到穆家二婶的事情。
杨芳华皱眉:“她穆家二婶子就是个碎嘴子,啥事儿要是被她知道,准嚷嚷的隔几里地的人都能知道。”
陈成栋点头:“谁说不是呢,我也是倒霉,出门不看黄历,遇到这么个衰老娘们。”
陈曦闻言笑笑:“爸,咱家蒸糕的生意也做不久了,您犯不着跟那种人生气。
拢山县本就不大,咱们家卖蒸糕的事儿不少人知道。能坚持这么长时间,才在买大米的时候遇到熟人,都是因为你和我哥十分小心谨慎。
可咱们回回买那么多的大米,一旦遇见知道咱们家卖蒸糕的人,很难不让人起疑、觉得奇怪。我看啊,用不了多久,蒸糕这事儿就得被人琢磨出来。”
陈成栋夫妻多少有点儿郁闷,但粮食调价的事情不可逆转,两人也知道蒸糕的买卖持续不了多久了。
陈曦想了想道:“我看咱家这生意就做到七月末吧。过些日子县里服装厂机器回来,我和妈估计要去忙那边的事情……”
陈旭觉得有些可惜,嘀咕道:“不是有我在呢嘛,爸只偶尔有个白班,早晨也能正常送货,就下午忙点儿。”
陈曦摇头:“虽说上面可能要看到时候小麦产量再决定配给情况,白面降价的事情可能要到八月份以后。可万一人家看了大致情况预估呢?
五六月份左右冬小麦就收割了,我不知道这中间晾晒加工等等需要多长时间。新面粉来得及或许就是新面粉,若是新面粉来不及,说不准会调配陈粮。
无论怎样,面粉的价格肯定会大幅度下调。”
即使穆朝阳不给确切消息,陈曦也知道沈城畸形的面价肯定要降了。
杨芳华也舍不得这大好生意,叹口气道:“要不咱等降价了再不干?”
陈曦对她妈笑笑:“妈,我的意思是咱们干到月末,然后就借口你和我爸都忙,把蒸糕的生意彻底停了。然后将蒸糕的做法直接给供货的三个食堂,县公安局和县政府的食堂也可以通过穆朝阳那边把配方给了,这样大家面上都好看。”
蒸米糕这种东西不难,玉米都能磨碎了蒸饼子,江米也能磨了蒸粘糕。大米之所以还没人琢磨,只是因为沈城一带的人习惯了吃米粥、米饭。如今已经有人发现她家大米买的太多,用不了多久就能琢磨出大米和蒸糕的关系。若是舍得下本钱,试验次数多了,肯定能弄出宣软好吃的米糕来。
陈曦在生意火红时就停掉,还把方法转教给食堂,大家自然会念着他们家的好。拢山县统共就这么大,几个食堂都得了实惠就是大家都得了实惠。
陈老爷子点了点头:“这主意不错,还是我孙女大气会办事儿。以后无论你们是在服装厂还是在灯具厂工作,那也都是在县里,这么做对你们以后工作多少也有些帮助。”
家里老爷子发话了,三人再舍不得也只能照办,何况三人对陈曦也非常信任,只是这么赚钱的生意说停就停,多少有些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