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突然的造访(1 / 2)网游之匠艺人生首页

杨开民今年五十有三,祖上三代都是陶艺匠人。

自小耳濡目染之下让他对于陶艺的理解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凭借手中精湛的技艺,倒是把传给他的窑厂维持了下来。

这个窑厂也算是他们老杨家的一部分祖业了。

可惜,世事难料。

迅猛发展的工业化进程打破了这片大陆数千年来人们的生活模式。

原本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那些陶陶罐罐被大量新产品所替代。

主营那些陶陶罐罐的窑厂生意每况愈下。

很多同行要么转行了,要么就是改烧大件瓷器。

他大哥那个窑厂改烧大瓷后,生意还是转好了不少的。

杨开民也不是死板的人,与时俱进嘛,谁不会啊。

不过,他选择的转型方向却不是大瓷,而是小瓷。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

自古以来,大尺寸瓷器的价值都要远高于小尺寸瓷器。

这主要是因为大尺寸的瓷器往往更难以烧制成功。

那是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和经验,还需要对温度、火候等诸多因素的更精准控制的。

此外,大尺寸的瓷器也更容易出现瑕疵或缺陷,如开裂、变形等问题。

因此,大尺寸的瓷器往往被认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了瓷器市场中的一种共识。

杨开民转型小瓷烧制后,初期市场反应的确不尽如人意。

他原本期望打开一片新天地,却没想到小瓷的受众远比预期的少那么多。

尽管他的作品精致细腻,充满了艺术感,但市场反响却差强人意。

为了推广小瓷,杨开民尝试了各种方法。

他参加了各种艺术展览和手工艺品市集,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然而,参观者们往往只是对他的作品表示赞赏,却很少有人愿意购买。

他也尝试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但效果同样不理想。

那段日子的杨开民是整日的愁眉苦脸、一筹莫展。

窑厂眼见就要入不敷出,工人们的工资都快要发不出来,原材料的供应商又天天上门催款。

也是应了一句老话,天无绝人之路!

就在杨开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他黑暗的世界——竟然有客户下了一笔数量惊人的大订单!

这笔订单要求生产整整一万件小巧精致的瓷瓶。